产品分类
解决方案
当前位置:首页 > 解决方案 > 正文 > 成都老旧小区中央空调改造工程:管道隐形安装+低噪音外机解决空间与扰民问题

成都老旧小区中央空调改造工程:管道隐形安装+低噪音外机解决空间与扰民问题

发布时间:2025-02-18分类:解决方案阅读:176 次

 一、项目背景与意义

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城市,老旧小区占比高,普遍存在公共空间局促、设备老化等问题。传统分体空调外机悬挂导致的立面杂乱、噪音扰民及安全隐患,成为社区治理难点。中央空调改造工程通过技术创新,不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,更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,符合国家“十四五”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导向。


 二、核心技术解析

1. 管道隐形安装技术

   - 技术实现:采用“分布式吊顶隐形风管系统”,将直径仅15cm的EPP高分子复合风管嵌入楼板夹层或沿梁底隐蔽敷设,突破传统风管对层高的限制。利用BIM技术实现三维管线综合,避免与既有管线冲突。

   - 创新价值:相较于传统明装风管节省60%空间,保持建筑立面整洁,特别适用于层高不足2.6米的老旧住宅。案例显示,锦江区某小区改造后,楼道公共空间释放出1.2米宽通行区域。


2. 低噪音外机系统

   - 降噪设计:采用“变频双转子压缩机+蜂窝式消音器+涡旋导风圈”三重降噪结构,外机运行声压级降至48dB(A),较国标低12分贝。夜间模式下通过AI算法自动调节压缩机转速,进一步降噪至42dB(A)。

   - 空间优化:模块化设计的超薄外机(厚度仅28cm)可嵌入阳台护栏或屋顶设备间,配合导流罩实现0.5米近壁安装,较传统外机节约40%占地面积。成华区改造项目中外机距居民窗最近仅3米,未引发投诉。


 三、实施成效与数据验证

- 空间效益:试点小区平均释放外立面空间320㎡/万㎡,地下管线重新规整后增加非机动车位15%。青羊区少城街道改造后,空调能耗降低35%,设备寿命延长至15年。

- 噪声控制:第三方检测显示,夜间卧室窗外1米处噪声值从改造前58dB降至43dB,优于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居住区夜间限值。2023年夏季投诉量同比下降92%。

- 居民满意度:抽样调查显示,89%居民认可温控精度提升(±0.5℃),76%老年住户表示呼吸道不适症状减少。社区物业费收缴率同比提高18%。


 四、可持续性创新实践

1. 循环经济模式:建立“以旧换新”体系,旧空调回收率达98%,其中铜铝等金属材料通过格力再生资源公司实现闭环利用。每套系统减少碳排放1.2吨/年。

2. 智慧能源管理:接入成都市智慧社区平台,实现负荷预测、故障预警和远程调节。武侯区试点项目通过谷电蓄冷技术,使运行成本降低28%。


 五、挑战与建议

- 资金筹措:当前政府补贴占比65%,建议推广“改租结合”模式,引入第三方能源公司投资设备,居民按冷量付费。

- 标准制定:需加快编制《老旧小区中央空调改造技术规程》,明确隐蔽工程验收标准及运维责任划分。

- 适老化设计:针对老年住户开发语音控制模块,增加空气净化及湿度调节功能。


 六、社会效益与政策协同

项目推动“硬件改造+社区治理”融合,2023年促成12个小区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。与成都市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”形成政策共振,预计到2025年将推广至300个小区,拉动绿色基建投资超15亿元,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。


成都的创新实践为高密度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,其“民生优先、技术赋能、可持续运营”的三维模式,重新定义了老旧小区改造的价值维度。未来可通过制定地方标准、完善金融支持工具链,打造全国性标杆案例。


TAG:风管 小区 改造 老旧 技术